真皮被剝下削肉後,先以鹽或防腐劑簡單防腐,再送到製革廠,隨即開始一連串繁複的流程,有些流程會重覆實施,以下簡單介紹:
一、鞣製前:
1.浸水Soaking:
洗去鹽及污垢,使原皮膨脹,回復適當含水量,會加入乳化脫脂劑、回濕殺菌劑、片鹼或酵素浸水劑等。
2.削肉Fleshing:
削除多餘殘肉與油脂。
3.浸灰脫毛Liming & Dehairing:
此階段技術上較困難,會關係到日後皮質好壞
硫氫化鈉(水硫化)與硫化鈉--去除毛髮、角質層及可溶性蛋白質。
石灰--滲透皮身,使適度膨脹以打開膠原纖維。
乳化脫脂劑--乳化原皮油脂,以利後續鞣製均染流程。
脫毛浸灰後的生皮稱為灰皮(灰裸皮)。
二、預鞣Tanning:
脫灰:
脫灰劑(氯化銨、硫化銨、重亞硫酸鈉)--洗去灰皮中未結合的石灰質。
脫脂劑--除去灰裸皮中沈澱和結合性的石灰,使灰皮完全脫灰,不再灰膨脹,同時去除一些可溶解的蛋白質和污垢,乳化皮革本身的油脂。
酵解軟化Batting:
加入酵解劑和乳化脫脂劑,除去非組織膠原和非膠原蛋白質,使皮質柔軟和彈性,清除殘留的脫毛劑及雜質。
浸酸Pickling:
食鹽--防止浸酸時的酸膨脹。
防霉劑--預防發霉。
蟻酸、硫酸調降PH值,使皮成酸性(帶負電),以利後續鉻鞣劑均勻滲透和吸收。
三:鞣製及後續整理:
鉻鞣:把生皮轉成不會腐敗的熟皮的過程,目前以鉻鞣使用最多也最經濟。
鉻鞣後之半成品亦稱為濕藍皮。
再鞣Retanning:加強皮身飽滿、結實和柔軟度。
加脂Fatliquoring:使皮革更柔軟。
染色Dyeing:染料滲透劑,染料和均染劑,使染料滲透,染色均勻。
擠水Samming:擠出多餘水分,以利剖層。
剖層及削裡Spliting and Shaving:調整皮的厚度,以符合需要。
水洗:回濕皮身,清除皮面的鉻沈積物和雜物。
中和:中和劑(蟻酸鈉、小蘇打),使皮成酸性(帶負電),以利後續再鞣劑、油脂和染料的滲透與吸收。
伸展Setting out:使皮更平整及擠壓掉多餘的水分。
乾燥Drying:除去皮革所含多餘水分。
回濕(Conditioning):加入定量的水分。
乾摔及摔軟Dry Milling & Staking:配合加脂,使皮柔軟。
磨皮Buffing:將皮面磨平滑。
完成後的皮稱之為半成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