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19歲高齡的老吉普車,雖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基於安全考量,

希望讓他滿20歲前退休,算算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可以仔細挑選下一部接班車,

畢竟買車是僅次於購屋的人生大事,少說也會陪伴家人十幾年,不得不慎。

 

 

價格

100~125萬,是最符合自己口袋深度的級距。

想到年紀越大,對生活的妥協越多,熱情越少,有些當初想做的卻沒有能力做的事,現在有能力,卻再也提不起勁了。

不想再有這樣的遺憾,趁著對車子還有一些熱情,打拼了大半輩子,也該稍微奢侈享受一下,根據我愛物惜物的習慣,東西都會用到鞠躬盡瘁,

這可能是我人生買的最後一部車,如果沒有找到讓人心動的車,把上限拉到150萬應該不為過吧,心裡面這樣盤算著。

款式

休旅車的底盤高,視野好,不用擔心磨底盤。

座位高,對腰部和膝蓋較舒服。

車頂高,上下車更方便,不會有壓迫感。

空間運用彈性,載貨好方便。

三高一彈性的優點是我當初買吉普車的主要原因之一,基於需要與想要,SUV仍是我唯一的選擇。

基本功課

現代人購物都要先上網作功課,看看網友評價,才不會花錢找罪受還當冤大頭。

首先找出符合設定的車款,至各家官網下載規格型錄,做初步比較。數據不會造假,但也無法呈現真正的感受,同樣馬力的引擎,好壞差很多。

接下來是各汽車媒體介紹評比,雖然媒體的立場大多報喜不報憂,洗腦準車主掏錢買車,但多少還是能提供基本的參考價值,至少初步了解各車款的特色。

至於網友的評論,精采度不輸給選舉,中肯的、死忠的、攻擊的、攻擊攻擊的、不知所云的、酸的要從中抽絲剝繭,找出真相,只有柯南才有辦法吧!

親自試駕

鍵盤打再多也不會有答案,乾脆直接上門去試最快!到現場看一看、摸一摸,坐一坐。

試駕是一定要的,它就像一面照妖鏡,一趟路下來,會讓車子的缺點原形畢露。

有誠意的車廠,會讓您測試上下坡及快速道路。光是市區一小段路是試不出所以然的。

第一次看車特別選擇LexusToyota,一來兩家門市剛好開在對面,只要跑一趟,就可以看二部車。

二來因中階車的頂級款與豪華車的入門款,差價約30~40萬,先以Lexus為標準,如果接下來看的車質感不會差太多,就不用提高預算了。

以前曾坐過客戶Lexus的車,精緻細膩的內裝讓人印象深刻,只是NX200不如印象般精緻,馬力也稍嫌薄弱,可能是入門款的關係吧!

因為價格與品質的期待有點落差,加上還沒打算花這筆預算,所以也就不試駕了。

 

Toyota的車同樣以妥善率與好養聞名,可惜試駕只能繞一小段市區,是所有試車路線最短的,業務員也不怎麼積極,感覺沒什麼誠意,

可能車子太好賣,坐著等就有客戶不斷上門,與Toyota的第一次接觸,讓我對其後勤服務的信心打了很大的折扣,心想名聲也許只是風聲而已。

試駕RAV4的感想,說不出甚麼優點,但也沒有太大的缺點,對這款中規中矩、沒什麼個性的暢銷車,實在沒什麼Fu,我也只能先發張好人卡,暫時列為備胎。

 

MAZDA CX-5,光外型就非常吸引我,尤其現場看到魂動紅烤漆的色澤,更讓人驚艷,內裝質感也相當精緻,試駕感覺也不錯,滿符合心中的期待。

開始認真考慮這部車,一方面繼續比較其他車款,一方面更加深入研究CX-5,不查還好,越查網友回饋的災情越多,除了柴油引擎的問題大到鬧到交通部外,

更有太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因此也開始注意到各款車子的災情。

 

MITSUBISHI Eclipse cross災情不多,也很好開,只是感覺有點像開高級貨車,不夠精緻,後座無出風口,也不夠舒服,尤其後座頭枕卡在肩膀上,

往上抬只有一段固定,又太高,不固定的話會慢慢滑落,業務竟然叫我用肩膀往上頂到適當高度,就坐著不要動,這個致命的缺點,讓我除名。

 

我想是否現在物價太高,這個區間的價位只能買到這樣的品質,乘坐的舒適度竟然沒有我那不到百萬的老爺車好,索性跑去看Infiniti Q30

高級車真的沒話講,造型設計,內裝質感,操控性各方面都很滿意,甚至比Lexus NX200還好,唯一的缺點是車子太小,QX50又超出預算太多。

 

中間順道去看了JaguarLAND ROVER,溫和圓潤的車形,內裝簡潔俐落的鋪陳,處處展現濃濃英國紳士的設計美學,充滿了人的溫度。

坐在裡面,彷彿有股魔力,讓人想細細欣賞體會,獲得一種宗教無法給你的平靜感。只是這樣嬌貴的車子,不太適合注重實用的我,欣賞就好,別想太多。

 

進口車看完了,沒一部中意,換個角度想,不如退而求其次,選擇國產車,省下的車款與後續保養費,搞不好到時存更多錢,提早換更好的車。

 

Honda CRV空間最大,坐起來最舒服,其他方面也都還好,只是開貨車的感覺比Eclipse cross強烈(真的是客貨車牌),再加上有生鏽的疑慮,價格也沒差多少,實在買不下手。

 

HYUNDAI Tucson後座腰靠太凸,這點汽車媒體有介紹,沒想到實際情況還滿嚴重的,光在車間坐著就很不舒服,令我更不舒服的是前座的頭枕,

角度太前面,一直頂到頭,讓脖子呈現不自然的彎曲,差點沒扭到,於是我連試駕也省了,當場除名。

 

看完一輪,居然面臨無車可買的窘境,要回過頭去買喜歡的CX-5嗎?

該自我催眠應該沒那麼倒楣,只是個案,問題沒那麼嚴重,爆發一段時間後車商應該已解決,新車會更好還是接受事實,你不會是例外的那個。

當你很難做決定的時候,大多是資料不夠,所以我又重新當起了鍵盤柯南-查災情。

除了看得到的品質,還要注意看不到的,一查才知,每款車都有出過大大小小的災情,我可不希望花那麼多錢,還要賭人品,碰運氣。

樂觀來說,網友的吐槽或許是個案、過份誇大、敵對粉絲的攻擊、甚至是對手刻意的操作,你可以不信無風不起浪,但歷年召回次數與原因,可是鐵證如山,不容置喙。

一般而言,有嚴重瑕疵才可能召回,如果召回次數過多,可以合理的推論,數字背後還有更多看不見的危機。

(註:車輛安全資訊網https://www.car-safety.org.tw/car_safety/SearchCarCycleRecall)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同樣的價格,造型漂亮,內裝高雅,配備齊全,馬力夠大,當車商把錢花在這些顯而易見的地方,

看不見的地方必定會用便宜的材質因應,便宜的價格後面隱藏的是看不到的風險,難怪高價的BCP值並不好,但用過的都說好,原來他們把錢花在不同的地方。

 

深入分析的結果,影響購買的項目已經簡化為最顯著的要素,價值評估到最後變成一種哲學的評估,而不是數字的衡量。

在客觀分析下與人生經驗共同作用下,最後會對造車理念與自己價值認知相同的車款,產生一種購買的感覺。

所以最後我又回去試駕Lexus NX200,剛開始並不抱太大的期望,就當做給自己最後一個機會,如果不滿意,大不了舊車再撐一下,明年再說。

 (Lexus NX200 照片摘錄 Lexus 官網)

沒想到試駕後發現,馬力與扭力並不像數據上沒力,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尤其比較一輪後,發現雖然貴了30~40萬,

但提升的品質,反而覺得更物超所值。

就這樣繞了一圈,找到陪伴我未來十幾年的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