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幾小時不吃飯、不喝水,但不能不呼吸,除非躲在家裡用含有高效率濾網HEPA的空氣清淨機,只要外出,口罩是防霾的第一道防線。
紙口罩
過濾效果最差,只能阻擋大型顆粒,潮濕便失去效用,適合居家清潔用,PM2.5效果近於0。
布口罩
密合度差,約能過濾37%的病毒微粒(0.3微米以上),適合保暖、打掃、過濾花粉。
活性碳口罩
主要為吸附揮發性有機氣體與除臭,無法過濾懸浮微粒,適用於噴漆、噴農藥、騎機車。
‧活性碳口罩務必購買單片裝,避免拆封後未使用的口罩接觸空氣後失效。
‧有些活性碳口罩,加了靜電過濾層,隔離效果跟醫用口罩相同,不過還是要看隔離層的BFE值。
‧防塵口罩與醫用口罩相同,只是沒有申請衛署許可字號,所以不受監督,為省成本,通常BFE在70%~90%間,價格通常比醫用口罩便宜,PM2.5阻隔效果30%以下。
醫用口罩
一般分為三層,外層有顏色的防潑水不織布,預防飛沫傳染。
中間聚丙烯不織布,利用靜電原理,吸附空氣中的細菌、粉塵,遇水氣、油氣會使靜電消失,降低過濾效果。
內層為親水不織布,可吸收戴者的口水。
一般醫用口罩主要標準為過濾95%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阻隔90%以上的3-5微米粒子,PM2.5約有30-70%保護力。
以上大多是平面口罩,無法緊密貼合臉部,懸浮微粒仍會透過與臉部的空隙進入,選擇立體口罩的防護力較佳。
FFP1口罩
歐洲規格,可過濾非油性及油性顆粒物約80%,算是相當不錯,比N95舒適,只是價格較高、購買管道少。
N95口罩
美規,防護力最強,過濾0.3微米粒子達95%以上,但過於密合,可能呼吸困難、頭暈戴不住,不適合一般民眾常時間佩帶。
N95口罩只能擋住顆粒,仍擋不住氮氧化物或臭氧等有毒氣體,也不能抗油性的汙染物如廚房油煙、汽機車排放廢氣。
各國口罩規格標準
台灣證照
一般口罩由經濟部管理。
醫療口罩由食藥署管轄,需有衛福部許可證號才是醫用級。
包裝上會註明:醫療器材許可證,
衛署醫器製壹字第000000號(台灣製造)
衛署醫器陸輸壹字第000000號(大陸進口)
衛署醫器輸壹字第000000號(非大陸進口)
有藥商許可證才能販售。包裝上會註明:
製造商許可證,中市藥字第000000號或販賣商許可證,中市藥販字第000000號
BFE與PFE
醫用口罩通常標榜BFE有效過濾99%以上,這是指過濾細菌。
以3微米,32 lpm(公升/分鐘)流速測試。
PFE指數,才是防止PM2.5要看的粒子過濾指數。
以 0.1微米,28 lpm流速測試,但一般容許使用0.1 – 5.0 微米進行。
而N95的測試用0.3微米,85 lpm 流速進行,空氣流量愈大,對過濾的效果越嚴苛,所以PFE 95%以上的外科口罩約只有N95效果的70%。
市面上的醫用口罩幾乎全都標示未滅菌,其實過濾與殺菌基本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一般醫用口罩是阻隔細菌用,即使未經高壓滅菌過程,安全仍無虞。
台灣醫用口罩CNS國家標準
性能 |
一般醫用口罩 |
外科手術口罩 |
外科手術D2防塵面罩 |
細菌過濾 |
95%以上 |
95%以上 |
- |
次微米粒子過濾 |
- |
80%以上 |
95%以上 |
合成血液穿透性最小通過壓力 |
- |
80 mmHg |
80 mmHg |
壓差(呼吸阻抗)mm H2O/cm2 |
5以下 |
5以下 |
5以下 |
可燃性 |
- |
1級(3 .5秒以上或不著火) |
|
NIOSH(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防護性口罩分級標準
過濾效率 |
95% |
99% |
99.7% |
顆粒性質 |
N系列 |
N95 |
N99 |
N100 |
非油性懸浮微粒 |
R系列 |
R95 |
R99 |
R100 |
非油性及油性懸浮微粒,油性不超過8小時 |
P系列 |
P95 |
P99 |
P100 |
非油性及油性懸浮微粒,油性不超過40小時或30日 |
歐盟簡易型口罩標準
FFP1,過濾約80%,FFP2,過濾約94%,FFP3,過濾約99%
需注意美規及歐規的口罩雖然過濾效果佳,但尚需考慮適不適合國人的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