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都用過數位相機,但在選購相機或洗照片時常常有「畫素迷失」,總認為「畫素」越大,畫質就會越好,無論是顆粒或鋸齒狀,模糊不清,細節不明,甚至顏色不飽和,都牽拖到畫素不夠;讓「畫素」背了不少黑鍋,其實畫素或者解析度只與尺寸有關,甚至可以把它當成一種尺寸規格看待。
相機畫素種類
畫素是構成圖像最基本的單位,怎麼還會有不同種類?但廠商為了賣東西,就是有辦法搞出一些名詞。
總畫素:指感光元件含有的總畫素數。
有效畫素:感光元件週邊的像素會被利用做一些電子設計(如自動白平衡),減去這部分像素,才是拍攝時真正用到的畫素。
插值解析度:在真實的解析基礎上,用數學演算法,插入新點,使圖像看起來較平滑,效果與用影像軟體放大相同,其清晰度並未隨著改變,常見於低價相機,號稱1000萬畫素,實際500元畫素,購買時切記注意,要看有效畫素,而不是總像素。
畫素與解析度關係
畫素:就是長 x 寬(pixel),例1280x960=1228800,簡稱為130萬畫素。
解析度dpi (dot per inch):指每一英吋可以容納幾個點 (像素),數值越高,畫質精細度也越高。
◎公式:畫素 = 解析度 x 尺寸(英吋)
印刷品及相片的解析度為300~350dpi,因此只要將長、寬畫素各除以300,即可得知能洗和印刷的最大尺寸,或者將要輸出的尺寸(英吋)長寬各乘以300,即可得到所需的畫素,過大的畫素除了佔空間外,對畫質並沒有任何幫助。
常用相片尺寸最佳影像輸出規格表
下面是解析度300dpi為基礎的尺寸換算表,提供大家參考, 注意:存檔時的品質設定為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傳統相機的底片(35×24mm2)上約有2500萬個像素,螢幕解析度為72dpi,螢幕主流畫素為1024x768pixel,300萬畫素的入門級相機已經足夠一般用途,市售相機早已遠遠超過所需,因此畫素在現今已不是選購重點,比畫素更重要的因素,還有鏡頭、感光元件大小才是影響畫面品質的重要因素。
作者:飛盟廣告設計 印刷 經理/王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