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色彩商品化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一個難題就是往往因為設計者缺乏評估後端印刷製程限制的能力,
進而無法評估顏色的適用性,因而誤導客戶對顏色的認知,
因 此常出現客戶拿到的印刷成品和他當初所認知的顏色有很大的落差,
而在後續的修補或者釐清責任歸屬的過程中,往往耗費彼此的時間與心力,同時也徒增雙方之間 的困擾。
該 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呢?其實在某些程度上,設計創作者就代表客戶的需求,
如何將正確的色彩訊息傳遞給輸出中心與印刷廠,就必須有一些溝通的模式,
而最常用的 作法就是設計者會參考印刷色票來選擇適當的顏色,
交給輸出中心做輸出打樣或印刷廠打傳統樣後,經由設計者去跟客戶去做溝通確認後,
再交付於印刷廠做印製。 不過還是有一個但書,因為不同家的印刷廠使用不同印刷機器設備、
再加上使用的各家不同紙廠的紙質,還是會產生顏色的些許誤差,
因此最理想的除了上述方式之 外,設計者最好能在設計的過程中,
除了創意也能將後製可能會造成的變因,一併考量進去,並與客戶做溝通協調,
除了提高色彩的正確性外,也可避免上下游之間 的落差,
讓色彩的失真度降至最低,也讓設計者原味色彩能忠實呈現。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