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會從實體化走向媒體化,文化漸漸不再是實體的內容,而變成外觀的、形象化的。
商品也是,因此商品的最後階段就是形象 

商品消費轉向形象消費
人們對商品的選擇不再只是單純的消費,而是透過選擇商品來塑造自己的形象-生活方式、身分地位、社會形象。
因此,商品不只是商品,更是某種形象的象徵。買進一個商品,也同時買進了一種形象 

青少年族群
跟大家作一樣的事,心理成本較低,否則便高。
在形象消費年代,衡量商品的價值,越來越偏重心理成本,而不是價格。
購買商品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另一種關係。人們依照廣告形象購買商品,也藉此判斷使用商品的人屬於哪一種族群,通過形象認同、融入於群體之中。
例如;講求時尚的學生族群,為獲得認同,避免受排擠而購買流行次文化商品 

社會族群
現實生活有各種競賽,全世界最大的比賽是生活週遭各種產品的消費競賽,每個人都喜歡當完美自我,受眾人喜愛的贏家。
因此,高富帥的菁英與完美女人散佈在每種產品的廣告,加深消費者的渴望與焦慮,為了展現權力,為了皮膚光滑、頭髮烏黑亮麗,從車子、手機、背包、鞋子到化妝保養品…無一不是人生的戰場 

銀髮族群
許多科技產品、時髦玩意都是由子女介紹給父母,並由子女教導父母使用方法,父母雖然不太了解,但很得意孩子會教導自己並使用這些商品。
向孩子行銷產品給父母,對於漸漸不過問世事的父母而言,無疑又開闢了另一新戰場 

兒童族群
用對待青少年的方式對兒童行銷,獲利更豐。
兒童時期養成的消費習慣,對品牌的好印象,長大後仍有很高的機率會保留之前的價值觀,選擇這些產品,甚至日後懷舊心態的消費

商品藉助廣告形象,讓人們有身臨其境的完美體驗,使人不自覺否定手頭上的商品並轉而認同,購買廣告商品。
這種先製造匱乏感,再推出解決匱乏產品的廣告,為消費製造理由,讓消費者繞過理性自我的控制,把商品從不需要變成必須,從一般消費變成奢侈消費,買了某樣產品讓您很有成就感,好像釋放出一種快樂荷爾蒙,驅使人們不斷購物 

作者:飛盟廣告設計 印刷 經理/王焜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