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經濟風暴,金融海嘯危機襲捲全球,讓許多企業紛紛想用更換logo來改變公司命運,當然其中有許多新logo讓人有耳目一新的印象,卻也有部份標誌大不如前,姑且不論這些更新logo後能為企業帶來多少幫助,但從設計的角度而言,或多或少都能激發我們更多的創意靈感。

以下是我們接續前二篇歸納整理了一些有更新變換logo的知名企業品牌的來歷及演變∼


Goole Logo

1996年史丹佛大學的理學博士生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y Brin )聯手打造了一個搜尋引擎,他們開發了一個對網站之間的關聯做精確分析的搜尋引擎,這就是Google的前身。他們最初將這一個搜尋引擎命名為”Back Rub”,因為系統會檢查backlinks(反向鏈結),以評估站點的重要性。但隨後更名為”Google”,且正式在1998年9月7日建立了 Google公司。

Google搜尋引擎以它簡單乾淨的頁面設計和最有關的搜尋結果贏得了使用者得認同。 Google的第一個logo是由布林設計,為了設計這一個標誌,他特意自學了免費圖形軟體GIMP來製作這個logo,之後Google又在標誌後面加上了一個驚歎號,此舉明顯是為了模仿”Yahoo”,直至1999年時,再經由史丹佛大學藝術專業教授(Ruth Kedar)更新改造,設計全新logo,並沿用至今。


google.jpg



Adobe Logo

1982年,40多歲的程式設計師約翰.沃諾克(Jhon Warnock)和查理斯.杰斯克(Charles Geschke)離開先前共同任職的施樂公司,一起創立了Adobe系統公司,主要讓PostScript頁描述語言得到商業化應用。而公司創建之初,為了降低成本,二人幾乎包辦了所有事物,而Adobe的第一個logo還是由沃諾克的妻子所設計的。

1985年,Adobe公司在由蘋果公司LaserWriter印表機帶領下的PostScript桌面出版革命中扮演了重要就角色。公司名稱「Adobe」來自於奧多比溪:這條河在公司原位於加州山景城的辦公室不遠處。

2005年4月18日,Adobe系統公司以3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原先最大的競爭對手Macromedia公司,這一收購極大豐富了Adobe的產品線,提高了其在多媒體和網路出版業的能力。 2006年12月,Adobe宣佈全線產品採用新圖示,以彩色的背景配搭該程式的簡寫,例如:紅色配搭Fl是Flash,藍色配搭Ps是Photoshop。


Adobe.jpg



微軟 MicroSoft Logo

1975年,19歲的比爾.蓋茲 (Bill Gates)從哈佛大學退學,和高中校友保羅.艾倫(Paul Allen) 共同創立公司,初期主要為Altair 8800(艾爾塔8800)發展和銷售電腦設計Altair BASIC解譯器,當時他們將二人的合作夥伴關係稱為”Micro-Softt”,之後便於1977年正式成立“微軟“公司。 在1980年代中期憑藉MS-DOS在家用電腦作業系統市場上取得長足進步,後來出現的Windows使得微軟逐漸統治了家用台式電腦作業系統市場。

1982年,微軟公司公布了新標誌,其中的字母“O”別具特色,被公司員工親切地稱為”Bibbet”。1987年,斯特科.貝克爾(Scott Baker)為微軟設計了新Logo,令人注目的是,當中的“O”被砍掉了一角,看起來就像是Pac-Man,因此,這一款logo也被稱為”Pac-Man標誌“,且此logo被沿用至今。

 

Microsoft.jpg



摩托羅拉 MoToRola  Logo

摩托羅拉創建於1928年,公司的最初名稱為Galvin製造公司。上世紀30年代,Galvin開始生產汽車收音機設備,因此創辦人保羅、加爾文(Paul Galvin)創造了一個新名詞“MoToRola“,即“MoTo“加上當時流行的後綴用語“-ola“。(在20世紀初,一些製作留聲機、收音機和其它音響器材的公司喜歡使用「-ola」的後綴,其中最著名的是Victrola。還有電影剪接設備被稱為Moviola)。此後,於1947年, Galvin正式更名為 “MoToRola“。從上世紀80年代後,摩托羅拉便開始生產和銷售手機,進而成為全球手機大廠之一。


Motorola.jpg


看過以上介紹的這些知名公司logo的相關歷史由來,是不是很多很有趣又讓我們意想不到呢?確實,每個公司的logo,無論美與醜,都代表了他們在特定歷史時刻下的狀態與潮流文化,所以從他們的演變中,我們也能從中感受到一家企業的成長與經營文化的累積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