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太極拳學習筆記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只要是成年人都需要重量訓練,年輕人鍛練健美身材,中年人防止肌肉流失,避免骨質疏鬆,作完後神清氣爽精神好。可是老師卻告誡上半身不要做太多重量訓練,否則有礙手感輕靈。

每次練啞鈴或伏地挺身幾天後感覺上半身充實飽滿,推手時無形中就會習慣用上半身的力量,與太極拳要求上虛下實背道而馳,結果往往被拳友反應手力變重,屢試不爽。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講氣沉丹田,無時無刻都要把意念放在丹田,呼吸要氣沉丹田,唱歌、演奏管樂也要用丹田,發出的聲音才有穿透力,什麼叫丹田?為什麼要氣沉丹田?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學太極拳時,常被一些專有名詞搞得七葷八素,光是力量就有蠻力、拙力、巧力、內勁、內力、功等幾個等級,其中勁又可細分為數十種,解釋的文章雖多,但多是拿古文解釋古文,總有隔靴搔癢,不知所云之感。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透過學習,學會一切新事物,任何新工作,剛開始需要非常專注,因為太專注,所以只能同時注意一兩個地方,學習過程中,藉由不斷重複練習,慢慢地會從有意識的注意,逐漸轉變為由潛意識來掌管。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手稍有基礎後,腳上開始生根,不會輕輕一撥就倒,身體也漸漸靈活,懂得利用肩膀、胸椎、腰椎等關節走化,只是聽勁尚未建立,每當對方靠近,為擺脫此股壓力,就會開始掙扎,藉快速扭動讓對手跟不上自己速度而被擺脫,但這種根本不管對方到底有沒有繼續推、推的方向如何,無意義的扭動一旦遇上手感更輕者,卻完全無效,不管動得再快,轉得再多,對方雖然只是輕輕貼在身上,卻好似鬼魅般有種無形的壓力壟罩全身,擺脫不掉。

一顆旋轉的球,如果手只是輕輕浮貼在球的上方,並不死貼在球的某一點,那麼無論球如何旋轉,手依舊浮貼在球上;想像自己是那顆旋轉的球,如果對方只是輕貼自己胸口,並不隨我轉動,那麼當我向右偏轉,對手變成貼我左胸,向左轉,變成貼我右胸,無論如何轉動,都會感到對方像網子一樣,壟罩身體四週,無法擺脫。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知道嗎?

在生存競爭中,有些動物藉由喪失而非發展某樣構造來獲得優勢,放棄某些系統,就不必耗費時間與資源在上面,而能將更多資源投注在優勢上,藉由簡化,反而能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推手時,走化能力沒有勝過對手一個程度時,遇到強攻,很容易被推出,我想沒有人喜歡被推出去的感覺,因此經常出現頂牛、硬接的情況,這對走化的訓練,一點幫助也沒有,畢竟擋不住時再走化絕對是來不及的。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講求捨己從人」,剛學時以為捨己從人就是讓人像麵糰般任意揉捻,揉久了變成麻糬般Q彈有勁,可化解所有外力於無形;又或者將小彈簧練成大彈簧,承受力道越大,反彈越大。當時老師的訓練方法是後坐培養防守走化的能力,剛開始不是一下子被推出去,就是被嫌老是躲在家裡不出門應戰,多數拳友覺得無趣,不攻擊他練不到東西;甚至提醒你攻擊也是防守的一環,有守有攻,才是陰陽相濟。

我想,配合對方喜好也算是捨己從人吧!多數拳友的玩法是壓縮對方空間,使其無處可躲再趁機推出,如遇到抵抗力量就突然鬆手,讓他落空而失衡,這種圍網捕魚的方式,到最後淪為用力互頂或靠速度反應取勝的模式,個人並不喜歡;回想以前老師一直強調不要圍網捕魚,將對方推出,而是網開一面,讓對方有路可逃…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動作柔和緩慢,可說是運動傷害最少的運動之一,但只要運動就難免有受傷的風險,太極拳也不例外,因為身法要求經常性的單腿支撐體重,且長時間處於半蹲姿勢、膝蓋負荷相當吃重,如果再加上姿勢不正確帶來額外的負擔,膝蓋痛是太極拳最常見的,只要多注意下列幾點,仍可避免膝蓋受傷。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定步推手中,有些體重較重或好強者,常會直接以體重或骨骼架構承接對方勁道,讓對方推不動;

有時先以定勁接住,再瞬間放鬆,使對方突然失衡而跌倒;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拳友間經常出現拳理與路線之爭,你說你的拳好,我說這樣才對,對同一句拳理也會因各人解讀不同,而爭論不休,因為古代大師過世已久,無法將他們從地底挖起來詢問,終究無法得知作者真正的想法和隱藏的含意,爭論到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只能各紮各馬,各學各法。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剛練習推手的人,經常會愣住,不知該怎麼推或怎麼跑,有時得想一下,才有辦法繼續,不然就是手忙腳亂,記得右手,就忘了左手,注意下半身,忘了上半身,練習久了,養成習慣後,變成一種自然反應,不再需要大腦思索該如何反應,有點像是燒錄在晶片中的自動程式一樣。

不過這種自然反應遇到手法更輕靈者,也會失靈,明明知道對方只是輕輕往前推,自己也有預備,可是說也奇怪,身體就是不聽使喚,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慢慢被推出去,無法抵抗,其實這是利用潛意識和表意識的時間差造成的。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部分的武術家、復健師或運動教練都說下蹲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否則會傷膝蓋,可是宋志堅師爺卻強調膝蓋必須超過腳尖10公分,到底著眼點在哪裡呢?

太極拳強調膝不過尖,尾閭對準腳跟,如果要完全符合標準,下蹲的角度絕無法太大,否則至少有一邊會超過。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陣子看到有人在水中憋氣游泳又創下了世界紀錄的新聞,太極拳卻強調不可憋氣;可是我們在用力時,通常都會不自覺憋氣,尤其憋氣往往可以發出最大的力量,在激烈推手時,也常不自覺忘了呼吸,推到臉色發白才氣喘如牛,為什麼?

因為憋氣時可反射性地提高肌肉張力(腰背肌),因此可提高力量,所以往往需要憋氣,才能使出最大的力氣,曾有人做過實驗,憋氣時背負力的最大力量為133公斤;吐氣時為129公斤;吸氣時力量最小,為127公斤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化的目的在讓外力失效,走化其實就是讓身體順著外力的方向運動或調整自己與對方的相對位置及角度,化解對方攻擊,而不是用力量去化解對方的力,走化首重機變,此乃化解強力之關鍵,化而能靈則成虛空,故曰引進落空。

走是直讓,順著外力作同向運動,藉拉長時間及縮小相對速度,減輕對方來力。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鍛鍊上半身,最普遍的莫過於伏地挺身,各種武術及體育幾乎都有這項訓練,只是鍛鍊姿勢不盡相同,這是種可依個人需求調整姿勢和強度,鍛不同部位肌肉的運動。

例如標準型的伏地挺身,手肘往身旁兩側彎曲,主要鍛胸大肌肱三頭肌,同時也鍛到身體其他部位,如果肘尖靠近身體往後方彎曲的話,則著重於鍛肱三頭肌。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下年輕人流行健身鍛練肌肉,胸大肌、八塊肌、人魚線,把上半身練成結實的倒三角形,好看又有型,但往下一瞄,雙腳瘦得有點不成比例,活像美國卡通的英雄人物,這也難怪,畢竟鍛鍊雙腳不如上半身討喜,平常穿長褲也秀不到;只是把這些時間用來鍛鍊下半身肌肉,更具實際效益。

腳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力,但是所承受的外力超過肌肉張力負荷時,如何不用力卻能維持姿勢?這與控制伸直肌作等長收縮有相當的關係。

以掤手為例,手臂橫舉胸前,承接對方前推的力道,為了維持掤手的固定角度,以手臂外側肱三頭肌作等長收縮,利用肌肉張力來承受,此時內側肱二頭肌並不需要用力,但是一般的習慣,受到外力會不自覺用力與之相抗衡,所以要用意念放鬆,避免肌肉作等張收縮。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事實上人除了躺著以外,都會用到肌肉的力量,以對抗地心引力維持姿勢,我們該如何用意不用力呢?

原來身體有種自動機制叫「肌肉張力,是人在放鬆不刻意用力的情況下,身體會自動號召相關肌肉群,維持一定姿勢的機制,例如站著不感覺需要特別用力,就是靠肌肉張力維持站姿,只是身體不自覺罷了。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拳架是學拳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一切技術的基礎,幾乎所有大師都強調每日練習的重要性,可是打拳架也是相當乏味的事,很難堅持不懈,雖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為何拳架如此重要呢?

許多道理追究到極致都是相通的,練拳架跟學小提琴,無論初學者或是職業演奏家,每天都一定要練音階的道理一樣,為何這樣說?以下摘錄部分練琴的要點,您看看是否非常相似。

飛盟廣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